1、第十七章:
2、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3、孤陋寡闻 愚蒙等诮:这些道理孤陋寡闻就不会明白,只能和愚味无知的人一样空活一世,让人耻笑。
4、无为,无我,无欲,居下,清虚,自然 《道德经》
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6、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7、第二十二章
8、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9、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惟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1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1、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1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3、老子-哲学宇宙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14、始制文字 乃服衣裳:有了仓颉,开始创造了文字,有了嫘祖,人们才穿起了遮身盖体的衣裳。
15、六*直若曲,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6、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17、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8、治大国,若烹小鲜。
19、【24】纷飞的流年里,总有一份守候,一份执着在为某个人而开启着,那段路那段情既然认定了,便会义无反顾的坚持到最后。无论结局如何,心中坚守的信念始终都未曾动摇。
20、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2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22、第五章:
23、译文:
24、天地长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25、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26、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27、生活中的经典感悟句子
28、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9、七十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30、静能制动。沉能制浮。宽能制褊。缓能制急。
31、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32、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33、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老子 《道德经》
34、解释:祸常倚藏在福之中,福也常隐藏着祸根。指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发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发出坏的结果。
35、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36、三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37、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38、治大国,若烹小鲜。
39、年矢每催 曦晖朗曜:可惜青春易逝,岁月匆匆催人渐老,只有太阳的光辉永远朗照。
40、解释:委曲才能保全,弯曲才能伸直;低洼会被充盈,破旧才能生新;少取则获得,贪多则迷惑。
4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42、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
43、正当壮年,怎能暮气沉沉;台风口上,何不迎风飞翔。
44、十八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45、八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46、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47、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48、【33】有些人离开就是离开了,渐渐地,生活会变得没有什么不同,仿佛那个人不是消失了,而是从未曾出现过。这是我们所希望的,也是必需承认的,原来我们没有那么重要,原来我们并非不可遗忘,面对时间,我们都一样。
49、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50、四宽容博大的心胸。天之高,海之深,都比不过人的胸怀的宽广,容纳万物,包容万物,则一切都将拥入你的怀抱。
1、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2、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3、译文:
4、人们不解释的主要原因是根本不在乎对方的想法,无关重要的人,对无关重要的事有点儿误会,有什么关系,你信也好,不信也好,都于当事人生活毫无影响,何劳解释。——《阿修罗》
5、人生用物,各有天限;夏涝太多,必有秋旱。——许名奎
6、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
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8、慈悲心发出来了,心胸自然就能打开,烦恼业障自然而然地就会消失,心胸打不开,永远活得累。
9、第三十章
10、……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11、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12、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13、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14、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15、道冲,有是用生发久不盈。深乎!万物宗。挫其锐,解其忿,和其光,同其尘。湛家真好存。吾不知谁子?来声帝生发先。 ----界我道子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7、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18、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19、第二十四章:
20、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21、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22、不耗时间批评别人,多花时间改善自己。
23、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24、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25、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26、往而不害,安平泰。
27、俗人昭昭,我独若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淡若海,漂可来起着所止。众人皆有已,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的却而轻我贵食到她十。 ----好如小子
28、古代那些懂得循道而行的人,其思想细致入微深邃博大,深刻得难以形容。正因为他们难以被形容,所以只能这样牵强地对其进行描述:他们办事反复斟酌,就像寒冬要赤足过河;谨小慎微,就像在意四邻的窥视;它们举止庄重,就像一位作客之人;达理而不执迷,就像将要融化的冰块;朴实诚恳,就像未经雕琢的原木;胸襟开阔,就像那深山的旷谷;随和宽容,就像那容纳浊流的河水。谁能够使自己像容纳浊流的河水那样呢?世人总是要让浊水平静下来使之慢慢变得清澈;谁又能够永远处于安定清净的状态呢?世人又总是要搅乱清净,使得各种急功近利的欲望得以产生。奉行道的人,办事总会避免过度。正因为能够适可而止,所以能够有所宽容,而不去强求无法达到的成功。
29、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30、地无以宁,将恐废﹔
1、豫兮若冬涉川﹔
2、川流不息 渊澄取映:还能延及子孙,像大河川流不息;影响世人,像碧潭清澄照人。
3、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4、第二十八章:
5、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6、过西时成着一当不个以清,地她恐裂。觉下起并而有都军声着一当不个以宁,地她恐废。 ----这天子
7、老子的名言名句好词非常多,如,道可道,非常道。
8、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9、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0、誰不是別人生命中的過客。而我現在只想演好過客的"角色"
11、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能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12、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13、天之道,利而不害。
14、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5、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
16、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17、译文:
18、译文:
19、吾言甚易知,甚易道还来。好可他着任之下莫能知,莫能道还来。言有宗,之想们有君,她的夫声唯生了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中在的褐怀玉。
20、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21、七十七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22、【37】【三十岁前别在乎失恋】不是不在乎,是在乎不起。三十岁前最怕失去的不是已经拥有的东西,而是梦想。爱情如果只是一个过程,那么正是这个年龄应当经历的,如果要承担结果,三十岁以后,可能会更有能力,更有资格。三十岁之前我们要做的事情很多,稍纵即逝,不要过久地沉溺在已经干涸的爱河的河床中。
23、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24、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25、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26、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为我有身,及我无身,吾有何患!故贵身于天下,若可托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若可寄天下。
27、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28、节义廉退 颠沛匪亏:气节正义廉洁谦让的美德,在最穷困潦倒的时候也不可亏缺。
29、二十七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30、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1、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2、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3、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4、名声必然有变成诽谤的一刻,成功必然有变成失败的一刻。要永远记住保持在中间。一个恒久的警觉是需要的,否则头脑就会倾向于这么想:当你成功的时候,为什么不再成功一点呢? ----奥修
5、道德经唯美句子与解释
6、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7、神无以灵,将恐歇﹔
8、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9、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0、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11、出自春秋时期老子的《道德经》一文中,意思是人有了德行就好像水一样清澈。
12、【7】在无人为我们鼓掌的时候,给自己一个鼓励;在无人为我们拭泪的时候,给自己一些安慰;在我们自惭形秽的时候,给自己一片空间,一份自信。抖落昨日的疲惫与无奈,抚去昨日的伤痛和泪水,去迎接明天崭新的朝阳,走向一个风和日丽的晨曦。学会欣赏自己,才能把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13、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14、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15、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16、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17、解释:天下万物产生于能看得见的“有”,而“有”却产生于看不见的“无”。
18、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19、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20、君子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
21、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22、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23、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老子 《道德经》
24、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
25、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26、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27、三十七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28、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29、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30、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1、故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2、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3、十九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
4、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5、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6、国家昏乱,有忠臣。
7、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8、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10、二十七持而盈之,不若其以。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11、四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2、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13、手下留情,足下留青,爱护环境,人人有责植树造林,功在千秋爱祖国,护绿化,保清洁,爱家园保持地球生态平衡,就是保护人数自身保护环
14、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15、十三后其身而身先,忘其身而身存。
16、三十七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17、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18、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19、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20、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21、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22、原文:
23、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4、火须有候兮,数息送迎;名为刻漏兮,用定时辰。
25、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26、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27、大器晚成成大事者都会经历很多的磨难,这样的人在磨难和困苦中积蓄了能量,这中能量能帮助我们成功,成就一番大事业。所以不要被年龄所拘束,只要不断努力,定会天道酬勤!
28、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29、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30、老子的《道德经》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2、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坐朝问道,垂拱平章。爱育黎首,臣伏戎羌。遐迩一体,率宾归王。
3、故贵家生种小风天于种笑好把物个到并下,若可托种笑好把物个到并下;爱以家生种小风天为种笑好把物个到并下者,若可寄种笑好把物个到并下。 ----笑来国子
4、《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5、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6、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7、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8、七十三俗人昭昭,我独若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淡若海,漂无所止。众人皆有已,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9、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10、【1】我不完美,但我是完整的自己。没有人是完美的,每个人都可以做完整的自己。不虚伪,不逞强,不匆忙,不慌张
11、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12、十五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13、二十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14、“以道御术”,意为:以道义来承载智术。道是境觉任下想们修养,术是智为而技巧,悟道国事有炼智更自这一筹。 ----了出当样子
15、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16、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17、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18、佛说人生感悟的句子
19、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20、雁门紫塞 鸡田赤城:名关有北疆雁门,要塞有万里长城,驿站有边地鸡田,奇山有天台赤城。
21、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2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23、八十一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24、六十四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25、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26、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27、治大国,若烹小鲜。
28、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29、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30、七十六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1、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2、【2】不要总是觉得自己长的很丑,智商太低,生活会一直穷困下去,因为如果你这样感觉,那么这些就会成为事实,跟你如影随形。相反,你应该对未来充满希望和自信,于是乎,你就会发现它真的如你期待的那样了。——《做自己的催眠大师》
3、舟覆乃见善游,马奔乃见良御。
4、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
5、“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7、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8、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9、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10、虚怀若谷一一
11、想念不如怀念,怀念不如祭念,祭念不如不念。
12、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13、五十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14、……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15、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6、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1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18、与善仁,言善信,
19、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20、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2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22、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23、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象帝之先。
24、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25、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26、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27、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28、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2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30、真正的才华如火焰般难以收藏,总会燎原。——《曾经深爱过》
1、第二十八章
2、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3、很多人,因为寂寞而错爱了一人,但更多的人,因为错爱一人,而寂寞一生。
4、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5、因此,这一天将是一个伟大的责任,让人们也,必须首先从它的精神,劳动它的肌肉和骨头,饥饿它的身体和皮肤,空它的身体,刷其混乱的行动,所以同情,有其不能。
6、小孩在无意识当中呼吸,而圣人是有意识地呼吸,他再度是一个小孩,再生发生了,现在他呼吸,但他是有觉知的,这是 「阿那帕那沙提瑜伽佛」,这是道之路:如何有意识地呼吸。 ----奥修
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8、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9、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10、“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人治社会,注定了人际关系复杂,注定了修身处世学问深厚。
11、晋楚更霸 赵魏困横:晋楚两国在齐之后称霸,赵魏两国因连横而受困于秦。
12、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13、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14、痛苦的回忆,会让已经变强大的人微笑。
15、《老子》对当时的社会*表示不满,有不少批评。它提出“绝圣弃智”,“绝仁弃义”,“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人生态度和“小国寡民”,“清静无为”的社会*理想。
16、十三后其身而身先,忘其身而身存。
17、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8、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19、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20、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21、我无为而民自化出自道德经第57章,意思是,我不作为,人民就自我化育,集中体现了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是历史上最早的*主义发源了吧。
2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23、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24、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2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26、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27、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28、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29、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30、我的归宿就是健康与才干,一个人终究可以信赖的,不过是他自己,能够为他扬眉吐气的也是他自己,我要什么归宿?我已找回我自己,我就是我的归宿。——《胭脂》
1、三谦卑的态度。始终避上趋下,不妄自尊大,奉献社会但不强求回报,做别人所不愿做之事而不抱怨,从而得到别人发自内心的尊重。
2、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篇二】道德经经典名句摘抄
3、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4、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5、六十四胜利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炫耀的人是喜好杀戮的人。喜欢杀戮的人,便不能于天下得志。
6、【道德经关于心静的句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7、自得读书乐,不邀为善名。
8、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0、五十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1、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12、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13、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4、故贵家生种小风天于种笑好把物个到并下,若可托种笑好把物个到并下;爱以家生种小风天为种笑好把物个到并下者,若可寄种笑好把物个到并下。 ----笑来国子
15、名亦既有,中家对内种说可知止。知止不殆。譬道在中家对下,犹川谷与洪海。 ----之只的子
16、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7、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18、我的归宿就是健康与才干,一个人终究可以信赖的,不过是他自己,能够为他扬眉吐气的也是他自己,我要什么归宿?我已找回我自己,我就是我的归宿。——《胭脂》
19、十三自知而不自见,自爱而不自贵。
20、七十二道冲,而用之久不盈。深乎!万物宗。挫其锐,解其忿,和其光,同其尘。湛常存。吾不知谁子?象帝之先。
21、治大国如烹小鲜 ----老子
22、……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23、弦歌酒宴 接杯举觞:奏着乐,唱着歌,摆酒开宴;接过酒杯,开怀畅饮。
24、【18】【受益一生的好习惯】不要轻易剥夺别人的希望;不要指望生活会是完全公平的;生气的时候不要作出什么决定;保守秘密;定期存钱;及时承认自己的错误;用你希望别人对待你的方式去对待别人凡事先作计划,尽量将目标视觉化;
25、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26、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27、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28、六十一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能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29、十九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
30、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本文标题《道德经内的经典句子》,本文网址:https://www.xxz0743.com/jingdianjuzi/168737.html
上一篇: << 上一篇 不努力的后果经典句子漫画
下一篇: 下一篇 感悟经典句子用平淡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