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2、白居易诗《卖炭翁》讲解
3、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4、”连纱带绫合起来不过三丈,难道这就能抵得上老人多少天的辛勤劳动吗?这些宫使哪里是在买东西,他们简直是强盗。他们夺走的不只是一车炭,而是夺走了老人生活的希望,剥夺了他生活的权利。这该激起读者怎样的愤怒!读完了这首诗,我们不禁要问:两鬓苍苍的卖炭翁,凭着这点对他来说毫无价值的报酬,能够捱过那严寒的冬天吗?
5、卖炭翁
6、这也是一首叙事诗,作者仅用二十句一百三十五字,便完整地记述了一位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未成被宫使掠夺的全部经过,层次清楚,脉络分明。在内容上,可分为三段。第一段由开头至“心忧”句,交代卖炭翁生活的艰辛和愿望。第二段,自“夜来”句至“市南”句,描述他进城卖炭。
7、"翩翩"本意是形容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的个人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8、然后笔锋一转写道:“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来的人一个是穿黄衣的太监,一个是穿白衫的太监的爪牙。他们装模作样,说是奉了皇帝的命令出来采办货物,也不管卖炭翁同意不同意,赶上炭车往北就走。
9、晓驾炭车辗冰辙。
10、《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所写。《悯农二首》,题一作《古风二首》,是中唐诗人李绅年轻时所作的五言古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流传甚广。
11、唐代诗人杜甫的《石壕吏》。
12、卖炭翁中使用了夸张,设问的修辞方法。“夜来城外一尺雪”使用了夸张,表现天寒奇冷,衬托卖炭翁的辛苦。“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使用设问修辞,表现宫使的趾高气扬,引起兴趣。
13、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4、这时候,有两人骑着马儿飞扬跋扈的过来了,那是谁啊?原来是皇宫大内的太监和手下。他们手里面拿着文书,说是皇帝的命令,强拉着牛车往皇宫而去。天呐!一车的木炭,足有千余斤,就这样白白被拿走,老翁如何舍得,那可是一家老小的生计啊!那些人只是拿出了半匹红纱和一丈绫,往牛头一挂,就充当卖炭的价值了。
15、译文:两上骑马的人轻快前来了,他们是谁?是穿黄衣服的太监和穿白衣服的差役。手里拿着公文,嘴里说是皇帝的命令,然后拉转车头,吆喝着赶牛往北面拉去。一车炭,一千多斤,宫市使者们硬是要赶走,老翁舍不得它,却也没有办法。宫市使者们将半匹红绡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当作炭的价钱。
16、一大清早,他就装好木炭,套上牛车,辗着冰雪,赶往京师集市。作者没有交代老翁路上的情况,但可以想象,行进在冰天雪地中该是何等艰难。人虽然冻馁疲累,好歹总还满怀希望,因为毕竟天遂人愿,那些炭应该能卖个好价钱。这里文字虽简略,但比一一铺叙更富有感染力。
17、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18、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19、手把文书口称敕,
20、这烧炭的老人对生活并没有过高的要求,“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他仅仅希望有吃有穿,维持一种最低的生活。按理说,一个人养活自己一个人,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可是就连这样一个愿望,他也难以实现。木炭,本是供人取暖的东西,这老人辛辛苦苦地砍了柴烧了炭,给别人带来了温暖,可是自己身上的衣服却单薄得可怜。
21、诗人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人物外貌,抓住三个部位(脸鬓手)三种颜色(脸是焦黄色,鬓发是灰白,十指是乌黑),形象地描绘出卖炭翁的生存状态:一是劳动的艰辛,一是年岁已老。后一句中,“苍苍”与“黑”形成鲜明对照。
22、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23、按理说,一个人养活自己一个人,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可是就连这样一个愿望,他也难以实现。“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木炭,本是供人取暖的东西,这老人辛辛苦苦地砍了柴烧了炭,给别人带来了温暖,可是自己身上的衣服却单薄得可怜。
24、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
25、共同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卖炭翁》都是两首脍炙人口的古体诗。两首诗歌都是讲述百姓苦痛遭遇。
26、老翁虽然捶胸顿足,万般不舍,却也无可奈何。烧成这一车千余斤的木炭,不知要砍多少木柴,翻越多少山头,忍受多少个日夜的烟熏火燎。老翁全要靠它卖钱度日活命,却这样被宫使拦抢而去。受压榨欺凌者难言的悲愤辛酸,尽在点晴之笔的“惜不得”三字中。
27、把:拿。
28、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29、yèláichéngwàiyīchǐxuě,
30、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31、卖了炭得到一点钱,拿来做什么用呢?只不过是为了身上的衣裳和口中的饭食。
32、huángyīshǐzhěbáishānér。
33、薪:柴。
34、《空囊》唐代:杜甫翠柏苦犹食,晨霞高可餐。世人共卤莽,吾道属艰难。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白话文释义:纵然翠柏味苦,朝霞高高,也还可以当作饭餐。世人大多苟且偷生,我持节守道显得异常艰难。早晨开不了火,井水也冻了,夜来无衣难御寒。太贫穷了怕人笑话,袋中还是应该留下一文钱。
35、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买炭的钱了。
36、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37、宫市:指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向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伐:砍伐。薪:柴。南山:城南之山。烟火色:烟熏色的脸。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苍苍:灰白色,形容鬓发花白。
38、但是,假如这位卖炭翁还有田地,凭自种自收就不至于挨饿受冻,只利用农闲时间烧炭卖炭,用以补贴家用的话,那么他的一车炭被掠夺,就还有别的活路。
39、本诗开头四句,写卖炭翁的炭来之不易。“伐薪烧炭”,概括了复杂的工序和漫长的劳动过程。“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活画出卖炭翁的肖像,写出劳动的艰辛,也得到了形象的表现。
40、卖炭翁出处:
41、卖炭翁,是一个靠伐薪烧炭为生的老人。他靠的是一把斧头一挂牛车,再加上十个被烟火熏黑的手指头。他没有妻子也没有儿女,孤苦伶仃的一个人,在南山上伐薪烧炭,弄得“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劳动的艰苦是可想而知的。
42、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
43、第三段,自“翩翩”句至结尾,写炭被掠夺。全诗有叙述,有描写,有细节,有对比。笔法简洁,语言精练,在概括剪裁和渲染等方面,处处显出诗人的匠心。尤其是结尾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正如《唐宋诗醇》卷二十所说:“直书其事,而其意自见,更不用着一断语。
44、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45、卖炭翁
46、一清早,他就套上车,踏着冰冻的道路,却到长安市上卖炭。从终南山到长安城,一路之上他想了些什么呢?诗人没有告诉我们;但是可以想象得出来,他一定是满怀着希望,因为这一车炭直接关系着他今后的生活。读到这里,我们觉得自己和这位老人更亲近了,我们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这车炭究竟能不能卖掉,能不能卖上一个公道的价钱。
47、两句十四字,对卖炭老人的外貌作了毕肖的勾勒,绝非一般老年人的形象。写人物要善于抓特征,这是作者给我们的有益启示。
48、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49、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50、赏析
1、白居易的诗是祖国文化灿烂之瑰宝,千百年来,其优秀的诗词风格,以及他在政坛上体恤民情的高大尚情感,无不让世人赞扬和争相传颂,并不断发扬光大。
2、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地转一作:日转)
3、本不种松筠,早凋何足怪。
4、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5、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6、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7、是君王,这个词出现6次以下是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包含这个词的诗句:
8、白居易的《卖炭翁》是一首叙事讽喻诗。卖炭翁这一艺术形象,反映了长安近郊农民痛苦的沉重,诗人对人民表示了极大的同情。“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可怜身上衣正单”,一位“两鬓苍苍”的老农,在冰天雪地寒风刺骨的清晨,赶着装有“新”炭的牛车来到集市,天是何等的冷,却穿着破烂不堪的单衣,并且为了多卖一点钱,还“心忧炭贱愿天寒”。多么的清苦,多么的悲惨,让人同情,让人流泪,又让人痛恨那封建社会的落后黑暗,更主要的是,老农这一艺术形象唤起了人们对今天幸福社会的珍惜。
9、中唐的一大弊政,是名为购物“而实夺之”的“宫市”。所谓宫市,就是由宫廷派出宦官去市物。这遭殃的虽只限于长安地区的人民,问题似乎不大,但因为直接关涉到皇帝和宦官的利益,很少人敢过问。白居易却写出了《卖炭翁》,并标明“苦宫市也!”诗中的“黄衣使者”“宫使”,便都是指的宦官。尽管这首诗不发议论,也没有露骨的讽刺,是非爱憎即见于叙事之中。“黄衣使者”“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何等的傲慢,何等的无理,何等的粗野,“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这是活生生的公开抢窃,这样的社会有什么人道可言,让人愤慨不已。诗中官吏的形象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到处是蛮横的贪官污吏的黑暗现实。
10、炉烟郁郁水沉犀,木绕禅床竹绕溪。一暇秋蝉思高柳,夕阳原在竹荫西。
11、穿篱绕舍碧逶迤,十亩闲居半是池。
12、《夜雪》:
13、这首诗描写的小孩子正在划船去采白莲。
14、荔枝生巴峡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③。叶如桂,冬青④,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15、卖炭翁年老体衰,却仍不得不在深山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究竟是为什么?这两句作了回答。这一问一答,让文章不显呆板,文势跌宕起伏。其贫困悲惨的境遇已经说明了生活的不幸,然而不幸还不止这些。因此,这又为下文作了铺垫。
16、悠悠沧海畔,十载避黄巾。
17、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18、唐·白居易一泊沙来一泊去,一重浪灭一重生。
19、手携稚子夜归院,月冷空房不见人。——白居易《为薛台悼亡》
20、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
21、一道残阳铺在水面上,明亮闪烁,半边江水艳红似火,而另一半江水仍是暗绿色,对照鲜明。最可爱的是九月初三的夜晚啊,露水好像晶莹的珍珠,而弯弯的月儿宛如精巧的弓。傍晚的江水,给诗人带来了强烈的视觉震撼,没有迟暮的悲凉,只有不尽的活力和喜悦,这份喜悦一直延续下去,直到宁静的夜晚。
22、敕(chì):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23、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24、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
25、悠然倚棹坐,水思如江海。
26、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汪洙《神童诗》
27、山行杜牧
28、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9、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30、白居易关于苏州的诗句原文
1、答卖炭翁一诗中多处运用对比,既有卖炭翁自身的对比,又有卖炭翁和宫使的对比。(1)“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绡一丈绫”对比,写出宫失掠夺的残酷
2、岂是不能扃户坐,忍寒犹可忍饥难。
3、别急,当一个人没用的时候,那就是那个人还没到有用的时候,况且,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又不是只为了让自己有用。
4、倘不互相尊敬,爱亦难久持。
5、圣人退起身而使其身先,外起身而使其身存。
6、他习惯了自己一个人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他在做这些事情之前,已经默认没有任何的后援,任何的帮助。他不会为自己的死亡怪罪任何人。也不会为别人的死亡怪罪自己。
7、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换取身上的衣服和填肚的食物。
8、人活这一世,能耐还在其次。有的成了面子,有的成了里子,都是时势使然。——《一代宗师》
9、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10、二十六父爱是一片大海,让你的灵魂即使遇到电闪雷鸣依然仁厚宽容。
11、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12、赢了你嫁给我,输了我娶你。
13、我们爱人们,与其说是为了他们对我们所做的好事,毋宁说是为了我们对他们所做的好事。
14、母亲在那头
15、该喝醉的时候一定不能少喝,该唱歌的时候一定不要干坐。也许无趣的不是这个世界,而是我们没有坚持那些有趣的活法而已。——大冰《阿弥陀佛么么哒》
16、人类的悲欢并不相同,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17、。
18、有些人既无情又自私,他使你陷入困境,不断被伤害,自己却躲起来不闻世事。但你没办法怪他,还要去追随他惦记他。
19、此刻这心,绷得好紧啊,就像一支即将离弦的箭。
20、能把在面前行走的机会抓住的人,十有八九都会成功。
21、在工作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假象,这些假象绝大部分并不是人为造成的,只是一种客观的存在。能否辨明这些假象,往往是事业成功与否的关键。这些假象经常干扰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从而影响人们做出正确的决策。聪明的管理者都会努力训练自己的洞察能力,他们会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而使自己的认识一步步地接近客现实际,进而做出对公司最有利的决策。
22、你中孩只手发就看第席卷心有会内变来的黑暗缠住,黑暗像是有了生命,毫不留情好我把变要侵吞变要上道有小学是,道有小学是不断好我把变要发出惨学岁与质家了,奋了风好我把变要伸手去够不好我把,没再里年十不断好我把变要发就看第种为入黑暗。
23、六十四秋天的果园是五彩缤纷的,像小灯笼一样的红苹果挂满枝头。黄澄澄的鸭梨挤在一起,活像个胖嘟嘟的小娃娃。
24、卖炭翁解词:
25、躺在被窝里的人,并不感到太阳的温暖。
26、成功的道路上,肯定会有失败;对于失败,我们要正确地看待和对待,不怕失败者,则必成功;怕失败者,则一无是处,会更失败。
27、赏析: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天桥鼓楼白塔,是牌楼街道小巷,是车厂大杂院和熙熙攘攘的人群,这就是几十年前的老北京,但是这儿没有丝毫田园诗一般的快乐,而是祥子的那双大脚马不停蹄地跑过大街,穿过小巷,烈日下,雨雪中处处有他艰难的身影。
28、六十一小溪溪水泛绿,涓涓细流,清澈见底。水里面的快活的小鱼和小虾在水里游来游去,好像在捉迷藏呢!
29、梦想是沙漠中的一眼甘泉,让干枯的行者看到生的希望。
30、一见钟情,明明是见色起意。
1、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2、一阵春风吹来,小草跳起欢快的舞蹈,有时舒展双臂,有时弯腰触地,有时左右摇晃,有时拥抱春风,真是千姿百态。
3、白居易在《新乐府》中每首诗的题目下面都有一个序,说明这首诗的主题。
4、”连纱带绫合起来不过三丈,难道这就能抵得上老人多少天的辛勤劳动吗?这些宫使哪里是在买东西,他们简直是强盗。他们夺走的不只是一车炭,而是夺走了老人生活的希望,剥夺了他生活的权利。这该激起读者怎样的愤怒!读完了这首诗,我们不禁要问:两鬓苍苍的卖炭翁,凭着这点对他来说毫无价值的报酬,能够捱过那严寒的冬天吗?
5、那小草的颜色丰富多彩,一片一片连起来,赛过巧手编织的花毯,活生生,自然而又和谐。
6、译文
7、和《新乐府》的其他诗作不同,《卖炭翁》的结句没有“卒章显其志”,没有直接发表议论,而是在矛盾冲突的高潮中戛然而止。
8、野蛮强权之下倚强凌弱的形象。作者白居易。全文是:卖炭翁,苦宫市也。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9、两句十四字,对卖炭老人的外貌作了毕肖的勾勒,绝非一般老年人的形象。写人物要善于抓特征,这是作者给我们的有益启示。
10、其次,诗中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刻画细腻逼真,使人们从人形象中受到强烈的感染。
11、惜不得:舍不得。得,能够。惜,舍。
12、市南门外泥中歇。
13、《卖炭翁》这首诗是我国唐代诗人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诗歌当中的一首。它描写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14、本诗开头四句,写卖炭翁的炭来之不易。“伐薪烧炭”,概括了复杂的工序和漫长的劳动过程。“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活画出卖炭翁的肖像,写出劳动的艰辛,也得到了形象的表现。
15、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红纱一作
16、手把文书口称敕,
17、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指的是冬季烧木为炭,炭在古代冬季为取暖的主要物品!
18、小草牢固地抓住泥土,昂着头,挺着胸,像无畏的战士。
19、结果他们只给了半匹红纱和一丈白绫,把它搭在牛角上边,说是用来充抵炭钱。
20、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21、bànpǐhóngxiāoyīzhànglíng,
22、他满脸灰尘,完全是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花白,十个指头就如乌炭一样黑
23、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买炭的钱了。
24、回:调转。
25、困:困倦,疲乏。
26、白居易〔唐代〕
27、xìxiàngniútóuchōngtànzhí。
28、卖炭翁解词:
29、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30、唐·白居易《卖炭翁》。这两句大意是:可怜卖炭翁在大雪天还穿着单衣,可他心里还怕炭价贱而希望天再冷些。这是通过卖炭老人矛盾的心理,表现他贫穷艰辛的生活处境,显得意味深长。身上衣服单薄,理应希望天气暖和;
本文标题《卖炭翁经典句子》,本文网址:https://www.xxz0743.com/jingdianjuzi/725333.html
上一篇: << 上一篇 怎样写出优美的成语句子
下一篇: 下一篇 关于生日的励志说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