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优美句子!

当前位置:首页 > 词语大全 > 性恶的读音_性恶的意思_与性恶有关的句子

性恶的读音_性恶的意思_与性恶有关的句子

性恶的中文意思:1.战国时荀子的观点之一。认为人性本来是恶的,必须以礼义刑罚治之,才能使之改恶从善。与孟子的性善论相对立,也是一种先验的人性论。

性恶读音:xìng è

首字母:x

性恶有关的句子:

(1) 人间失格,主人公可能怀着一种性恶论吧,戴着一副眼镜看待其他人,折射出他人行事的虚伪,而自己对此却又**为力。于是百般讨好或者谄媚,让与其接触的大部分人都认为自己是一副人畜无害与世无争的模样,同时主人公却深谙人性本恶,时时担心他人看出自己的伪装,于是陷入一种深度的焦虑之中,处于无人可以唤醒的境地,一步步,渐渐走向沉沦的深渊。在人间拷问人性,结果不言而喻。

(2) 贪欲泯性恶丛生,

(3) 这故事说明,那些本性恶劣的人,尽管向人们报告最好的消息,也是别有用心的,人们不会相信。

(4) 第四,教育的目的在完**格;孔子主张人性本善,荀子说人性本恶论,而佛教的主张是人性有善有恶,无论人性本善本恶,或善恶俱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能开展人性善的本能,去除人性恶的习性。所以,教育是在开发人们与生俱有的潜能,是在培养良好**的性情,进而完成健全的人格。

(5) 出处:《荀子·性恶》:“杂能旁魄而无用。”王先谦《集解》引郝懿行曰:“‘旁魄’即‘旁薄’;皆谓大也。”

(6) 理论基础不同。儒家坚持传统的治道,提倡的核心观点是“仁”与“礼”,认为治理百姓应该以礼以德,不应该以法去刑。而法家认为应该以法**,人性是好利恶害的,从历史进化的角度来推行法治的重要性。儒家思想产生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这也是作为“仁政”之所以可能实行的依据。而法家思想产生的理论依据则是“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恶,而且人的恶性是不可能改变的,其提倡的是“法”“术”“势”三者结合的用人及**方略。

(7) 孟子和荀子分别以"性善论"和"性恶论"为教育思想的道德基础在教育方法上孟子强调由内而外,"反求诸己"的自我教育;而荀子强调外在的礼义教化,"隆礼","尊师"他们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儒家的。

(8) ***圣可积而致,途之人可以为禹。——《荀子·性恶

(9) 出自《荀子·性恶》:涂之人可以为禹。曷谓也?曰:凡禹之所以为禹者,以其为仁义法正也。

(10) 念念无滞为功德,那如是天魔,本性极恶,依本性恶念,横行杀戮,是否为功德?佛曰:是功德,天魔本性极恶,认识本性,横行杀戮,即成自在,与佛平等。——梦入神机《阳神》

本文标题《性恶的读音_性恶的意思_与性恶有关的句子》,本文网址:https://www.xxz0743.com/ci/236334.html

上一篇: 性度

下一篇: 性儿

© 2021-2022 - 爱湘网 湘ICP备13012247号-5 - 联系我们 - 网址地图 - 词语地图 - 成语地图

本站所收录作品、文章 等信息部分来源互联网,目的只是为了系统归纳学习和传递资讯,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与本站立场无关,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告知,我们将做删除处理